Translate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淺談跨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跨境電商協會發展

傳統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跟會員(以下會員皆指商家或賣家)之間,是建立在供給跟需求的關係。電商平臺業者經營好平臺,吸引賣家入駐平臺銷售商品,因此平臺業者跟賣家關係的連結,在多數時間只有買跟賣之間的關係。彼此間的聯結度不是很強,一旦有其他平臺提供更友善的介面、更低廉的年費或是成交費,甚至是不比原來平臺差的流量……等誘因,賣家便有可能轉往其他平臺經營,或是慢慢把經營重心轉到其他平臺。尤有甚者,甚至可能會關閉原有平臺上所開設的網路商店,整個移植到新的平臺,這對原有平臺的經營者而言,不啻是一個重擊。
然而,長久以來兩者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被深度經營,如果平臺業者要深度經營個別賣家,直接經營的成本就會相對提高。因此,便有部分業者開始採取間接方式,來經營平臺跟會員之間的關係。
網路上跟電商相關的社團社群眾多,但多半屬於寬鬆型組織。如果要經營平臺跟賣家之間的關係,透過協會的模式(好比社團法人中華無店面商務發展協會)來間接經營也是一個方式。且協會成立乃是一群人基於共同的目的、興趣或利益所成立的法人組織,協會有相對嚴密的組織跟部門,在扮演平臺跟賣家間溝通角色的執行力上,也會比單純的網路社群有優勢。


整體而言,目前市面上和跨境電商相關的協會大概可分為三類:
一、一般形式的組織
這是目前市面上多數協會成立的型態,基於共同產業所成立。這類型協會的成立是會員基於同樣的產業,有統一的語言和共同的利害關係。目的除了增進會員福利,提供國家相關產業之建言,協助政府相關政令之推廣與執行,並與國外相關產業資訊交流。
二、由跨境電商平臺所衍生
有鑑於電商平臺要經營好會員的成本相對高,如果透過協會採間接方式經營,不僅可以降低會員經營的成本,且溝通方式也會更順暢。目前深度經營會員關係的電商平臺業者不多,阿里巴巴無疑是在經營會員關係部分較為成功的平臺業者。
在中國,阿里巴巴協助會員(商友)組成商圈跟商盟,由於大陸幅員遼闊,因此採取經營的方式是多商圈及多商盟的經營方式。商圈跟商盟的會員(商友)人數維持在一定比例,如此一來可以維持小而美的溝通方式。在臺灣目前是有商會、商盟跟商圈。商盟跟商會性質類似,商盟跟商會之間兩者差異在於後者是法人組織。但若比較兩者的會員數,多半會大於商圈。商圈乃是加入阿里巴巴平臺的會員們所組成的非法人團體,商圈可能會因產業、地區等因素組成。
商會是在臺灣有立案的法人組織,初期組成是以阿里巴巴的會員為主。目前在臺灣,這類型的商會有兩個,性質都是全臺的法人組織,且會內會員的產業背景都是跨產業。也由於商圈跟商會成立之初是由阿里巴巴促成,相對來說會員(商友)對這個電商平臺的關聯性也會比較深,但是這樣的組織,其幹部都是由會員相互推舉,流程跟一般的協會一樣。至於商會,因為是開放性的組織,並不侷限加入者一定要是阿里巴巴平臺的會員。第一個由跨境電商平臺所衍生成立的協會是台灣網商協會成立於民國103年。
三、由跨境電商平台支援系統衍生
跨境電商平臺支援系統,是指經營跨境電商平臺的賣家因銷售商品之需求所產生的周邊服務,例如:運輸、倉儲與軟體……等等。
由跨境電商平臺衍生出來的協會,跟平臺業者有著直接的關係。由電商支援體系衍生出來的協會,協會和平臺的關係是屬於間接的關係。此一類型協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服務使用電商支援系統服務的客戶。
跨境電商平臺支援系統提供的服務,不外乎是解決平臺賣家在跨境銷售時所遭遇到的不便。目前在臺灣跨境電商平台支援體系性質的協會型態,又可以分為以下二類:
  1. 公司帶協會
    公司本身經營是跨境電商平臺的衍生業務,為了加強客戶的凝聚力及維持更好的客戶關係,於是就成立協會。同時鼓勵客戶加入協會會員。當然,一部分也是希望協會能獨立運作,俾以更能夠協助公司開發業務。
  2. 協會
    協會單獨成立是比較特別,直接的衝擊就是初期階段協會該如何營運?協會資金來源不外乎是來自會員的年費、辦理課程跟承接標案,但是剛成立的新協會很難以上述模式來獲利,多半會是創辦會員捐助啟動基金。所以,基本上的獲利模式來自解決跨境電商賣家遇到問題的服務。 
目前,跨境電商協會大致可分成這三類,但是這三類型的協會存在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第三類型跨境電商平臺支援系統衍生出來的不論是公司或是協會,都會是希望跟第一、二類型的協會合作。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有協會,自然也會希望協會可以擴大會員人數,相對來說,這自然也會衝擊到第一、二類型協會的會員招募。
另外,由第二類型跨境電商平臺衍生的協會,目前看起來都是跟阿里巴巴有關的協會。如果照中國的發展經驗,阿里巴巴發展的是多商圈跟多商會策略,但因為臺灣市場規模相對比較小,如果發展多商圈跟多商會的政策不變,每個商會的規模就不可能變大。
一旦商會忽略經營或是不注重新會員招募,萬一次年舊會員續約狀態不理想,就有可能發生既有會員流失。會員短少後不但會造成會費短收,也容易使得商會的服務品質下滑,導致會員滿意度下降。如此一來,便有可能在次年續約時造成會員繼續流失,屆時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接下來在商會的營運上就會愈形吃力。
整體來說,這三種類型的協會的主軸都是跨境電子商務,因此在會員招募上就互為競爭對手。一般會員參加同一性質的商會後,幾乎不可能再參加第二個同質性的商會,也就是說會員加入一個商會後,另外二個類型的商會就少了一個新會員的可能性。且目前以跨境電商性質為主的協會一直不斷增加,因此如何招募到更多會員,也將會是各個協會未來遇到的下一波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